2014釋量論略講-重點摘要
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
91-四諦之道諦(十三)
摘自:2014.10.11 第十七講
以下說明:若我是常法,則束縛與解脫的論述就會變得不合理。
常無觀待故,次第生相違。作不作同性,造作成相違。
「常無觀待故,次第生相違」的意思是,如果我是常法,那就無需觀待,這樣一來,「我本來是輪迴者、後來成為解脫者」的這種變化次第就不合理,因為我是不會改變的常法。
閱讀更多 »
90-四諦之道諦(十二)
摘自:2014.10.11 第十七講
以下,是對外道自在天派主張的駁斥。自在天派認為透過灌頂儀軌就可以獲得解脫。
教說如是事,諸未見因者,說教能解脫,不能使歡喜。
「教說如是事,諸未見因者」的意思是,自宗說,自在天以「於自主題不錯亂」為理由,而說透過灌頂儀軌可以得解脫,這是沒有道理的說法;「說教能解脫,不能使歡喜」的意思是,由於未見其理由,只憑著「外道書籍裡有這麼說」來成立它是解脫道,這種說法並不是能令智者歡喜的話語。
閱讀更多 »
89-四諦之道諦(十一)
摘自:2014.10.11 第十七講
非離貪有愛,依止諸發趣。非解脫惑業,彼名生死者。
這段內容類似結論。若沒有離開對我的貪,對我所依然有貪愛,就會為了讓我能繼續存留而辛勤於各種事。既然沒有從業與煩惱中解脫,所以這種人就被稱為輪迴者。
閱讀更多 »
88-四諦之道諦(十)
摘自:2014.10.11 第十七講
故說無常苦,由苦故無我。
對於這兩句話,有幾種不同的解釋方式。首先,以表面文字解釋的方式來說,「故說無常苦,由苦故無我」的意思是,靠著證無常而證苦,靠著證苦而後證無我。
閱讀更多 »
87-什麼是「阿羅漢觀一切平等」
摘自:2014.10.11 第十七講
今天課程一開始,解釋「取捨俱斷故,於刀割香塗,觀一切平等,說名為離貪」這個偈頌時說的「獲得阿羅漢時的心是平等的」,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?以下我想稍做說明。
閱讀更多 »
86-四諦之道諦(九)
摘自:2014.10.11 第十七講
接著說明自宗主張的斷貪方法。
取捨俱斷故,於刀割香塗,觀一切平等,說名為離貪。
真正的離貪者,他已斷除對所取的貪,也斷除了對所捨的嗔,由於貪嗔兩者都斷除的緣故,所以,當他的右手被塗上旜檀,左手被刀割下一塊肉,這兩種情境在他心中完全平等,一切法在他心中完全平等。自宗認為,要到這樣的程度,才算是離貪。
閱讀更多 »
較新的文章
較舊的文章
首頁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