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釋量論略講-重點摘要
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
99 - 結語與問答(一)
摘自:2014.10.13 第十九講
彼事贊大師,為即由彼教。成立為定量。
不遮比量故,說凡生性者,皆是壞滅法。
見由多種相,顯此加行故,無不生相因,
是比量所依。
明所立遍因,亦顯了說彼。
這幾句偈頌的意思,以下只說明大意,不做詳細的字詞解釋。用說明佛陀是量士夫的方式來禮讚佛陀,是為了讓大家理解佛語無顛倒地開示量的體性、分類、進入對境的方式等。依於正因而生起比量,這些都有佛語為根據,不是法稱論師自創的內容。
閱讀更多 »
98 - 再談佛功德(三)
摘自:2014.10.13 第十九講
補充:成立佛的悲智功德的其他理路
關於佛的悲智功德,我想再做一點補充。關於悲心,如果只是一般的悲心,不承許宗教的人也認同,所有的宗教也都強調悲心的價值。但是,仔細說明慈悲的體性與分類、生起慈悲心的各種方法、如何循序漸進地增長大慈大悲菩提心,直到究竟成佛,這些內容只有大乘經論裡有講,其他宗教完全沒有。
閱讀更多 »
97 - 再談佛功德(二)
摘自:2014.10.13 第十九講
佛的一切遍知是什麼
根據小乘經典的說法,佛陀入涅槃後,相續也就中斷了。組成佛身的元素若是真正的血肉,佛陀這輩子入胎時,心識若是與真正的父精母血結生相續,則佛入涅槃時,佛身也就必須中斷了。
閱讀更多 »
96-再談佛功德(一)
摘自:2014.10.13 第十九講
成立「佛具備三條件」的理路
之前講過,只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者就是佛,這三個條件是:自己已離一切怖畏、具有幫助他人離畏的方便善巧,或說遍知一切法,以及對一切有情不分親疏的大悲心。
閱讀更多 »
95 - 逆成立量
摘自:201.10.13 第十九講
為利他勤修,智加行大師。
由「世尊有著具備三項特質的知」,又可以證明一件事:為了利益眾生,世尊曾經努力精勤地修習,讓自己無餘地遍知一切法,如此才能成為名實相符的「大師」。如果他之前沒有學過,不可能天生就成為一切遍智。
閱讀更多 »
94-「證善逝」成立之理
摘自:2014.10.13 第十九講
由救成證知,真固無餘別。善逝證義故,較外道有學,無學增上故。
之前講過,成立「佛陀是救怙者」的理由是「佛陀可以自主且無顛倒地開示四諦之理」;但這個論式要站得住腳,又必須先成立四諦之理無顛倒。以正理成立苦集滅道四諦的正確性後,又知道佛陀透過無顛倒開示四諦的方式救怙眾生,因此可以證明佛陀是「善逝」。
閱讀更多 »
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
93-破除外道裸形派主張
摘自:2015.10.12 第十八講
以下破除外道裸形派的主張。他們認為一方面持守斷十惡業的戒律、不造新業,二方面靠著修讓身體受苦的苦行,包括火焚、鞭打、裸體而住等消除惡業,透過這些方法就能獲得解脫。
閱讀更多 »
較舊的文章
首頁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