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:2014.9.20 第十講
義故修方便,許彼是大師。
禮讚文裡用「大師」而不直接用「修方便」這個詞,為什麼?
有時我們會借用因的名字為果命名(用因安立果名),有時則會反過來,借用果的名字為因命名(用果安立因名),此處是「用果安立因名」。「修方便」是因,「大師」是果,此處借用果來為因命名,是為了強調「具方便、修證無我慧」是成辦善逝大師必備的因,缺乏了這個因,無法成就大師這個果。
雖然用果安立因名,但「修方便」不是真正的「大師」,這是很顯而易見的,因為修方便仍處於有學道的階段。
成就先起故,說此二為因。
透過成就意樂與加行這兩個圓滿因,可以依次得到善逝與救怙兩個圓滿果。
「成就先起故」中的「先」或「最初」一詞,也可以理解為「新」,「最初產生」可以理解為「新產生」。若用這種方式解釋,這兩句偈頌的意思是:由於靠著成辦意樂與加行兩個因,可以新產生二利圓滿的果,所以稱此二(意樂圓滿、加行圓滿)是因。
以上解釋完代表加行圓滿的「大師」,下一次將說明下一個主題「善逝」。
補充說明:「能仁為利他,勝出麟喻等」
以上偈頌解釋完畢後,我想針對「能仁為利他,勝出麟喻等」這兩句偈頌,再做一些說明。
「麟喻」指的是高於聲聞的獨覺阿羅漢。這兩句偈頌要表達的意思是:獨覺阿羅漢雖然超越聲聞阿羅漢,但卻遠遠比不上佛。獨覺阿羅漢與佛之間的差異,是「為利他而修種種方便」的有無造成的。
佛與獨覺阿羅漢有哪些差異?以「智功德」來說,佛有一切遍智,但獨覺阿羅漢沒有。再者,雖然「智」主要是指靠著修行而遍知一切除苦方便,但在這之外,也順帶包括「神通」在其中。
神通有六種,分別是:天眼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宿命通、神變通、漏盡通。天眼通可以看見對一般人而言屬於隱蔽法的色法,包括一般人看不到的微細色法以及因為距離太遠而看不到的色法;天耳通可以聽見遠方的聲音,不過這種聽是用意識去聽,沒有直接運用耳根;他心通可以知道於別人心裡在想什麼,也可以知道別人智力的高下程度;宿命通可以知道自己和別人的過去與未來,包括過去與未來投生的地方、已經歷與將經歷的事情等等。「宿命」一字從字面來看雖然只包括過去,但其實對於未來的事情也有能力知道。神變通可以變化種種化身;漏盡通可以現前了知自己與他人的漏盡,也許可以解釋為現前知道滅諦。以上這些神通並非神話,而是可以成辦的事實。
對一般人而言,要觀察那些無法用直接經驗去驗證的事情,可以運用的工具除了正因理路之外,另一個是神通者的描述。有一些法,對我們而言是無法用直接經驗去認識的隱蔽法,但對於有神通的人而言卻是可以用神通直接經驗的法。沒有神通的人,要認識這些只能依靠神通才能認識的事物,唯一的方法就是相信有神通者的描述,此外沒有別的方法。
神通就像是科學家們使用的儀器。我們大都相信科學家們描述的事情,但其實這些事情我們都沒有親眼看見,為什麼就相信了呢?因為雖然我們無法親眼看見,但科學家運用儀器看見了,然後解釋給我們聽。我們聽了之後,因為認為科學家沒有必要對我們說謊,而且這些內容廣為大眾接受,由於這些理由,所以我們相信科學家的描述。
同樣的,那些靠著神通才能認識的事物,有神通的人看得見,我們因為沒有神通所以看不見。對於這些事物,我們只能去觀察有神通者的描述,同時明白他們沒有說謊的必要,而後相信他們說的話。
拿醫療來比喻,佛陀薄伽梵就像一位無所不知的醫生,他不但熟悉各種藥品,也知道各種治療的方法。不只如此,他還有各種神通,知道所化機的心裡在想什麼、前輩子種過什麼習氣、現在的智力情況如何、對於哪些事情特別相信、哪些譬喻最容易接受、哪些用詞最能打動他的心,因為對一切全都瞭若指掌,所以佛陀能為眼前這位所化機提供最適合的藥。這麼說來,想要利他,就一定要具備神通才行。
佛陀說法之時,為什麼能夠完全無欺誑、一點都不會出錯?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他知道一切方法,二方面是因為他能夠提出完全適合對方的方法,因此佛陀說法全無欺誑。反觀我們,一方面並不是每件事情都知道,而知道的那一點點,在講給對方聽的時候,又不適合對方,結果不但沒幫上忙,反而造成傷害。
聲緣阿羅漢都是靠著修行而獲得解脫,這表示他們都證知四諦之理,然而他們並不知道一切方便;他們都有神通,然而這些神通能夠了知的範圍並不全面;他們也會做一些利他的事,然而跟佛相比,用「大海裡的一滴水」為喻都算太多;尤其是當他們安住無餘涅槃時,利他的續流完全中斷,然而佛利他的續流完全不可能中斷。聲緣阿羅漢與佛之間這麼大的差異,是怎麼來的?是由於佛捨棄了自己,投入利他的加行造成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