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救怙我們最主要的方式,是讓我們認識真相,從不知到知。所以,就算沒有直接見到佛,我們依舊蒙受佛的救怙。
目前有許多佛經存在於這個世間,如果看不懂佛經,許多印度大智者撰寫了論著可供參閱,如果看不懂論典,很多包括西藏祖師在內的智者寫了注疏可供進一步學習,如果看不懂注疏,可以跟著老師上課、設法了解。也就是說,雖然佛陀示現涅槃,但不妨礙我們得到佛的救怙,我們依舊有很多地方可以努力。真正的救怙是法寶,透過上述這些方法去努力,一旦在心續中產生法寶,就可以從輪迴中解脫,這也成為真正的救怙,而開示救怙者是導師薄伽梵。
在學習過程中,也要記得向佛啟白祈求,這會對於學習產生正面的助益。以近代知識的學習來說,應該是只要研閱某些專家的著作,讀懂了就可以了。讀者也許會對作者心懷感恩與恭敬,但不會向作者啟白與祈求,因為這樣做沒有什麼好處。
但是學習佛法與一般世間學習不同。首先要明白的是,佛開示佛法,除了直接開口宣說,還有很多別的方法,包括在佛的悲心加持下,使得伏藏師的內心不由自主地顯現出某些內容,或是清楚看到某些文字,伏藏師再把這些內容書寫下來,成為新問世的佛經。這些佛經,只要是無誤的、不是被臆造的,都是佛的開示。
當然,在努力學習與向佛祈求這兩者之間,前者是最主要的,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佛經以及解釋佛經的論典;但在學習之時,要記得對佛祈求,這樣做,不但能幫助你更懂得佛開示的內容,而且這些內容對你而言不會只是文字解釋,它們會影響你的心,為你帶來莫大的幫助。
阿底峽尊者就經常這樣做,當他讀不懂某一段經文,或是對經文的內涵感到不確定之時,都會向他的本尊綠度母祈求。經過祈求,雖然綠度母沒有直接開口,但阿底峽尊者就會在內心裡得到解答,而阿底峽尊者會把這個答案視為綠度母給他的回答。
佛開示佛法,不一定直接開口宣說,就像我們若生起很虔誠的皈依心,有時會因為一些外緣,也許是一棵樹,也許看到某人的作法,因而忽然打從心底明白一些很重要的道理。
無論大小事,在還沒開始做之前,先向佛啟白祈求,這會讓你變得更順利、更好運。雖然佛要為眾生成辦的最主要利益,是幫助眾生脫離輪迴,但對於其他的事,佛也一定會幫忙,他絕對不會說:「這是小事,像我這樣的大人物不幫這種小忙。」佛的神通無礙,所以你對他的啟白與祈求,他一定知道;佛對眾生無比慈悲,所以他一定不會不管你、無視你;佛的能力已臻究竟,所以他一定有能力幫助你。因此,無論你要做的是什麼事,只要向佛啟白祈求,必然會有影響。
如果你不想祈求,那是另一回事;如果你想祈求、或有祈求的習慣,最應該祈求的對象就是佛,而不是無論在各方面都不及佛數百千億分之一的其他神祇。在明明可以跟佛祈求的情況下,卻向其他不一定能幫上忙的人求救,何必呢?
佛不是世間造物主,但他的能力極強。要成辦一件事情,必須齊聚很多因緣,而佛的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緣。而你對這件事情愈相信,進來的能力就會愈大。之所以如此,並不是因為你比較相信佛,佛就給你多一點幫助,而是緣起法性本然如此。
信心愈強,對方的能力就會更容易進入,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我們與佛之間,在凡人之間也是如此。當我們愈信賴對方、心與對方愈親近,對方內心的感受就會容易進到我們心裡。就我們與佛的關係來說,他對我們的心是百分之百的慈愛,這就不用說了;只要我們對佛有強大的信心,這能力就會展現出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