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《釋量論》時根據的宗義,是以大小乘共通的主張來說。以下,我想把上部宗義的主張,與剛才的理路「能引相續故,無間故」結合後做一些說明。
2015年1月18日 星期日
68 - 四諦之集諦(二)
摘自:2014.9.29 第十三講
集諦第四行相:緣
由著我為因,於非樂樂想,於一切尋求,故愛是有依。
講集諦第四個行相時,除了說明貪是緣,也說明貪如何發揮緣的功能。透過「對我的貪」做為因,把非樂的想成是樂的,因此而去尋求並進入一切下劣的投生處。由此可知,貪是投生輪迴的所依。
2015年1月2日 星期五
61 - 別太固執了!
摘自:2014.9.28 第十二講
比較起來,「有前世」似乎比較容易接受,而「無始」這個概念似乎很難被我們真正接納。有人認為不是無始,只是時間長到無法計算而已,但一定有個開始。也許你的想法也是這樣,但只要肯再仔細想想,就會知道「有始」這個概念在道理上其實站不住腳。
60 - 串習的力量
摘自:2014.9.28 第十二講
貪欲等煩惱會自然產生,而自然產生的原因是因為串習,這件事情我們只要看看自己的經驗就知道了。雖然基本上我們一直都有貪嗔,但我們可以再想想看,不由自主地對某個特定對象生起的貪嗔,是如何發生的呢?
59 - 四諦之苦諦(一)
摘自:2014.9.28 第十二講
在順次第的理路中,由於佛具備「一定會救怙眾生」與「有救怙眾生的能力」這兩個條件,所以佛是量士夫。目前課程的進度,已經把上述順次第的內容說明完畢了。接著從「復次救怙者,宣說四聖諦」這個偈頌開始,將依照逆次第說明佛是量士夫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