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

39 - 欲利生(十八)悲心無邊增長 03

關於「修,就會自然產生」與「無邊增長」

摘自:2014.9.18  第八講

「如果去修,最後會自然產生。」對於這句話,我們雖然沒有悲心與證空慧的經驗,卻有煩惱方面的經驗。當我們生起了很大的嗔心、貪心或是擔心之後,即使你沒有刻意回想,剛才那些想法還是會跑出來,此時,就算你不想再想,甚至刻意不准自己再這樣想,也沒有用。從這個經驗可知,一旦強烈地生起了某個心,在那之後,它的力量會繼續停留。

同樣的,強烈地生起了一次悲心,在接下來的幾天裡,它會不自主地油然而生。只生起一次都會有這種效果了,那如果不只一次,而是經年累月不斷地修習,悲心當然會自然而然地產生。
剛才,以煩惱為喻,搭配之前提出的兩個理由,形成的這個論式「由於具足兩個理由:所依堅固、不需再依勤力便能生起,所以悲心會自然產生,就像貪欲一樣。」應該是很合理的論式。但是,如果同樣以煩惱為喻,搭配《釋量論》裡的用字「無邊增長」,形成的這個論式「由於具足兩個理由:所依堅固、不需再依勤力便能生起,所以悲心會無邊增長,就像貪欲一樣。」你覺得這是合理的論式嗎?換句話說,我想問的是:貪欲會無邊增長嗎?
這個問題,依舊是針對「無邊」一詞提出來的疑問。以跳遠來說,跳遠會不會「無邊」增長呢?如果會,經過訓練的跳遠者,應該可以從印度一躍就跳到美國,完全不受任何限制跳到無限遠。同樣的,如果悲心可以無邊增長,那麼,只要不停地修,悲心就會永無止境地增長嗎?再者,在剛才的論式裡,我以貪嗔煩惱為喻,你認為這個喻適用嗎?
雖然在我們的經驗裡,貪心與嗔心的會愈來愈強,但它們會強到無限、無止境嗎?我覺得這是一個有待釐清的疑惑。如果會,想到「貪嗔無邊增長」,心裡的感覺還真有點不舒服。
總之,「無邊增長」到底是什麼意思呢?如果不以貪嗔為喻,就沒有其他適用的喻;如果以貪嗔為喻,又要如何正確解讀「貪嗔會無邊增長」這句話的意思呢?以下是我的看法,提供大家參考。
以下的用詞,是一般粗分的名相,對細節的周嚴性沒有多做顧慮。在正常的狀況下,我們生氣時產生的那種想要傷害別人的心,似乎是有受到限制的。例如我會因為太生氣而摔東西,但不會去傷害家人;或雖然會傷害家人,但不會去傷害自己。但是,如果實在是氣炸了呢?那恐怕就很難說了,在極為憤怒的時候,有人會打自己。此時他的反應超乎常人,就像個瘋子一樣。
當貪嗔非常強大之時,對於什麼該做、什麼不該做,完全無法節制,外人根本也無從預測他接下來會或不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來。在那時,他有可能做出任何超乎想像的事。
也就是說,我在想,「無邊增長」是不是可以理解為「超過標準」、「超越常理」呢?如果可以,那麼悲心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去解讀呢?以下也是我的想法,提供大家參考。
在一般的狀況下,某人生起了強大的悲心,決心幫助別人離苦,於是他願意辛苦一年兩年,甚至一輩子、兩輩子,這樣的想法似乎還是有限量的;但如果他生起了無比強大的心力,為了幫助有情離苦,他願意無止境地辛苦下去直到虛空窮盡,這樣的想法,根本無從衡量它的量會到哪裡。我在想,「無邊增長」是不是可以朝這樣的方向去理解呢?
就像當煩惱太熾盛的時候,根本無法用常理判斷他會做出什麼事,那時的他就像瘋子一樣,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。同樣的,透過修習,內心真正生起具量的大悲心、增上意樂的人,他會怎麼樣呢?雖然我們不可以說菩薩像瘋子一樣,但是,生起強烈大悲心的菩薩,只要能夠利益眾生,也是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。
一般而言,討厭敵人是正常的表現,但討厭恩人呢?而且當恩人幫我愈多,我就愈討厭他、做愈多傷害他的事,大家一定會認為我瘋了。同樣的,菩薩的作法從某個角度來說也是很奇怪,別人傷害他愈多,他對別人反而愈慈悲,菩薩的想法異於常人、超越常理,他到底會或不會做出什麼事情來,凡人根本無從預測、無法衡量。不知道是否能從這個角度去思考菩薩的悲心呢?
此外,「悲心無邊增長」或許也可以用以下的方式理解:當大悲心不斷地增長,發展到最後就會成為佛的大悲心,而佛的大悲心是無限的。悲心與證空慧的無邊增長,應該都可以用這個方式解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