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

22 - 欲利生(四)失去大悲心,你失去了什麼?

摘自:2014.9.14  第五講

就成佛這個結果而言,大悲心就像種子一樣,是成佛最初的因。對於一位已經真正認識了佛、知道佛的身語意功德、明白佛如何利益眾生的人而言,一旦理解「大悲心是種子」後,在他的心裡,大悲心就非常有價值;反之,對一位不了解佛功德的人而言,即便知道大悲心是成佛種子,也不會因此提高大悲心在他心中的地位。
我們總是習慣檢討別人,不習慣檢討自己。對待老師時也是這樣,我們盯著老師看,評論著他的作為,卻很少反省自己都做了些什麼。同樣的,我們對待有情的態度也是如此。
舉例來說,假設今天在我們眼前,有一位壞到極點的人。他很壞,他做了傷害你的事;你是個很重視家人與朋友的人,這個人傷害了你的父母親友,傷害了你的國家;你是個虔誠的佛教徒,這個壞人,做出傷害佛教的事情。對於這樣的人,你肯定會非常憤怒,覺得此人實在罪大惡極、壞透了!
面對這樣的有情,該怎麼辦?
要知道:無論這個有情再壞、行為再惡劣,只要你動了「再也不幫他」的念頭,從心裡把這個人丟掉,就在那一瞬間,你心中以一切有情為所緣的大悲心也就跟著傾毀了。
失去大悲心,代表著你失去了什麼呢?
失去大悲心,成佛的命根就跟著斷了!你把某人從心裡丟出去,在那個一瞬間,你自己心續上的大悲心也同時被丟出去了,你的心與大乘命根整個脫勾了;捨棄大悲心的同時,由大悲心而生的菩提心、五道十地也都被捨棄掉了;失去成佛必經的地道功德,失去佛果,代表著你失去了成佛後可以擁有的一切身語意功德;這樣一來,本來在你成佛之後,可以做那麼多利益眾生的事情,也都同時化為烏有!
這麼大的虧,我們哪裡吃得起?!
一旦理解大悲心的價值,理解每一位有情對你的重要性,如果你真心想成佛,那麼,無論眼前這個有情是誰,不管他做了什麼、想了什麼、是什麼樣子,他再壞,你也絕對不能放手,你只能緊緊地抱住他說:「我要幫助你!我要幫助你!無論如何,我一定不放手!」面對有情,你根本沒有放棄的餘地!
因為我們無法承受失去大悲心帶來的損失,所以,無論眼前這位有情再壞、做了再多傷害你的事,你唯一能做的,就是再勉強也要盡力幫助他,絕對不可以放棄。
有些古道熱腸的人,花了很多心力服務社會大眾。如果在投入之初,內心就明白:「利益大眾,我自己會累積福德資糧。」再加上經常祈願:「願我藉著幫助別人而累積福德資糧,依此生起出離心、菩提心與空正見的證量,然後成佛去利益一切有情。」這樣一來,悔善的危機應該會小一點,因為你明白,自己的重點並不只是眼前這個對象而已。否則,如果沒有這樣提醒自己,再加上你並不是偶爾幫忙,你是長期持續地幫助對方,而人又有千百種,萬一對方不但不知感恩,反而恩將仇報。在失望之餘,你也許就會在內心決定:「這個人,我再也不幫了!」
有個人實在很討厭,你想傷害他。但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了,更受傷的人會是你自己,因為你不但失去內在的平靜,還因此造下來世會讓你受苦的惡業。也就是說,當你想要傷害別人,你覺得你要傷害的對象是別人,但事實上,被你傷得更重的人是你自己。同樣的,當你想要利益他人,你覺得被利益的對象是別人,但事實上,獲益更大的人是你自己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