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

72 - 阿羅漢的慈愛心--舍利弗尊者與侍者的故事

摘自:2014.9.30  第十四講

有一天,舍利弗尊者到某一戶人家去,被那戶人家的狗在腳上咬了一口。後來,那戶人家成了舍利弗尊者的施主,舍利弗尊者不但經常去這位施主家走動,而且每次去都會特別疼愛那隻狗,於是那隻狗變得非常喜歡舍利弗尊者。

後來,那隻狗生病快死了,舍利弗尊者專程來到施主家,對這隻狗說法、很慈愛地對待牠。這隻狗在對舍利弗尊者充滿信心的狀態中往生,因此投生為人,並且就投生在這個家庭裡,成為施主的兒子。
此時,舍利弗尊者的年紀已經有點大了,他在施主面前表現出沒有人照顧的樣子。施主問他:「您是不是沒有弟子啊?」舍利弗尊者說:「是啊,除非像你這樣的施主,肯把孩子送給我當弟子,否則我都沒有弟子呢!」施主聽了,就說:「好,等這個孩子長大一點,我就把他供養給您當侍者。」
其實,這是舍利弗尊者刻意安排的計劃。等到這孩子稍微長大了一些,舍利弗尊者就去登門拜訪。他跟施主說:「你之前答應過要讓這孩子當我的侍者,現在請把孩子交給我吧。」施主不但履行諾言,而且由於過去生的習氣,這孩子自己也非常歡喜地跟著舍利弗尊者回去了。回去之後,舍利弗尊者對這孩子說法,這孩子便在年紀很輕之時就獲得阿羅漢果位。
證得阿羅漢之後,有一天,這孩子在幫舍利弗尊者洗腳時,再度看見了尊者腳上的傷疤。證得阿羅漢的他,用神通看見這個傷原來是自己前輩子當狗的時候咬的,他也看見尊者為了幫助自己費盡多少辛苦,他非常想要報恩。這時的他還沒受比丘戒,他心想:「一旦受了比丘戒,就不能當侍者了,我決心一輩子都不受比丘戒,一輩子都要繼續服侍舍利弗尊者。」
從這段故事可知,就算是阿羅漢,也會有想要報恩的心。阿羅漢還是會因為想到某人對「我」有恩,從而產生想要報恩的善良的心,但阿羅漢不會因為想到某人傷害過「我」,從而產生記恨的心。
名言上的計我之心,並不是顛倒識,而是一個符合事實的心。只從這種符合事實的計我之心,可以引生出像念恩、報恩這種善良的心;但是,像記恨等壞心,則會由我執而引生。一旦消除了我執,記恨等壞心就不會再產生,但是報恩等善心卻不受影響地繼續產生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對我們而言,要仔細去區分其間的差別,可能有點困難。

法王達賴喇嘛尊者曾說過,他從十五、六歲開始對空性產生很大的重視,之後持續進行觀修,直到現在,他依舊花很多心力在觀修空性上,因而有「凡所顯都如幻」的覺受產生。尊者說,如果只是為了捨離欲界的貪,可以依循外道的修行方式,修「粗靜相道」便能達到目的,尊者說,他雖然沒有用外道的這種方式修,但是粗分的欲界之貪應該是不會生起了。明明沒有刻意修對治品,為什麼會有這種效果呢?尊者說是因為觀修空性所致。可見尊者心續中,由於體證空性而產生力道很強大。但另一方面,我們也多少知道尊者的慈悲心非常強大。無論是閱讀尊者的傳記,或根據親見尊者時的見聞,都可以證明一個證空慧力道很強大的人,可以既有強大的慈悲心,卻不會有貪心產生。從尊者的例子可知,慈愛與貪心確實不同,只是我們無法用自己的經驗去區分而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