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

03 - 眾生之眼

摘自:2014.9.10  第一講


撰寫與「量」有關的論著其實不少,但弘揚最廣的應該算是法稱論師寫的這本《釋量論》。

法稱論師不只在顯乘的學習上成就非凡,在密續的修證上,他親見勝樂金剛,獲得殊勝悉地。從無法用道理說明的角度來說,法稱論師一般被認為是普賢菩薩的化身。

法稱論師學習陳那論師的《集量論》,教導他的師長是自在軍論師。學完第一次,他就得到與師長完全相同的體悟;學完第二次,他就完全理解陳那論師的想法;學完第三次時,他發現了自在軍論師的某些看法,與陳那論師不符合。他把這個發現跟師長稟報,師長大大地讚揚他說:「太好了!那麼,你就把我講錯的那些地方提出來加以駁斥,讓大眾獲得正確的見解吧!」


當年,陳那論師在造《集量論》時,曾因為外道論師的阻撓而起了退意。當時文殊菩薩對陳那論師說:「不要灰心,請繼續撰寫《集量論》,它未來將是一切有情的眼睛。在你未佛之前,我都會一直幫助你去利益眾生。」

這是一段佛教徒都認同的歷史,然而,過去在藏地,有不少學者認為,透過《釋量論》而學會的因明理路,在學習其他經論時雖然用得到,但《釋量論》本身沒有實修的價值。然而,宗大師認為,「釋量論無益於實修」的這種看法,與當年文殊菩薩講的「本論是眾生之眼」這句話,兩者明顯相違。

於是,宗大師刻意仔細地學習《釋量論》,通達了論中揭示的實修之道,他深深覺得受益良多。有一段時間,宗大師只要一看到《釋量論》,就會忍不住流下眼淚,不由自主地生起強大的信心。

賈曹杰尊者,是宗大師最重要的弟子之一。他在還沒值遇宗大師之前,靠著研讀經論,就已經是一位大智者了。傳說他當年去見宗大師,其實是為了找宗大師辯論。他向宗大師提出幾個與《釋量論》有關的問題,而宗大師的回答裡,也是結合著實修教授來回答。賈曹杰尊者聽了宗大師的回答後,內心對宗大師產生無比的景仰,於是對宗大師說:「從今日起,請求您收我做弟子吧!」

自稱學過《釋量論》,卻說《釋量論》對實修沒有幫助,這樣的人其實不懂《釋量論》。

我在二十歲時因為生病,又要兼顧佛法的學習,內心裡產生許多疑惑。我問自己:你還要繼續學佛嗎?還要繼續出家嗎?所謂的法又是什麼呢?在那段時間裡,我用公正客觀的態度,檢視這些問題,而當時給予我最大幫助的,就是《釋量論》。

雖然我不精通《釋量論》,但它在我心中的價值非常珍貴。所以,今天有機會能跟大家一起討論這部論,我覺得自己真是有福報!

這次課程的主題《釋量論第二品》,其實是在解釋「敬禮成量欲利生,大師善逝救怙者」這兩句話,而這兩句話,正是陳那論師《集量論》書首禮讚文的前兩句。
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