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

10 - 成量(四)造物主不存在(上)

摘自:2014.9.12  第三講

外道認為,世間的一切包括我們的身、受用等,都是造物主製造的,這個造物主遍知一切。本論先駁斥外道的看法,而後用理路成立佛教主張的一切遍智存在。

以下,首先駁斥「大自在天是造物主」的說法。雖然直接駁斥的對象是大自在天,但同樣的道理也可以類推運用,駁斥其他造物主的存在。

量非有常性,達有事量故,
由所知無常,彼不堅性故。
這裡的「量」的意思是能證知對境者,指的是外道認為的遍知、造物主。「不堅性」的意思是不穩固,指的是無常。整段話的意思是:身為常法的那種量並不存在,理由是:量能夠證知事物,而事物是無常法,所以能證知無常的心也必定是無常。
法包括常法與無常法兩類,雖然自宗認為,能證知無常法的心一定也是無常法,但證知常法的心卻不必是常法。既然證知常法的心不必是常法,那為什麼證知無常法的就必須是無常呢?
舉例來說,桌上放了一只瓶子,大自在天親眼看到了瓶子,然後這瓶子被打破了。此時,如果大自在天說他仍然看到了那個瓶子,這個看到就成了錯誤、不是量。正因為瓶子在時會看到瓶,瓶子打碎了就看不到瓶,心從「看見瓶」變化為「看不見瓶」,從「證得瓶子在的量」變化為「證得瓶子不在的量」,所以心會變化,心是無常的。透過以上理路,可以證明:若對境是無常,能證知它的有境必定也是無常。

有依次生者,常生非理故,不可觀待故,非誰饒益故。
外道說:「大自在天的心是無常,但他的心的所依,也就是大自在天本身是常法。」針對外道的回答,自宗用這三句話來反駁。
自宗用的道理是:既然大自在天是一切的製造者,那麼大自在天的心,應該也是大自在天造的。然而,大自在天是常法,難道從常法會依次產生無常法嗎?這是不合理的事。
外道回答:「雖然根本因是常法,但還是可以從常法產生無常法,這是因為觀待了『緣』所致。」自宗反駁道:「既然是常法,又怎麼會觀待於緣呢?如果是常法,緣就無法對它產生任何影響了。」
「若是常法,就沒有任何緣可以影響它。」這句話要說明的概念是:以種子為例,只有在播了種的地方澆水,才能說「由於這個水(以水為緣),使得種子發芽了。」如果水澆在其他沒有播種的地方,那麼剛才「由於這個水(以水為緣)」這句話就不成立了。為什麼?
是因為在這裡澆的水,才使得種在這裡的種子產生了變化;在別處澆的水,無法影響種在這裡的種子。由此可知,「以水為緣」這句話能夠成立,必然是因為這個水對種子有造成影響,水才會成為產生某個結果的緣。
可是,常法之所以為常法,就是因為它不會變化,既然不會變化,又怎會再受到緣的影響呢?如果會因為緣而變化,那就不是常法,而是無常法。由此可知,若是常法,就沒有任何緣可以影響它。

無常亦非量。
外道說:「好吧!如果說大自在天是常法不恰當,那我就改說大自在天是無常法好了。不過,雖然大自在天是無常法,但『他是遍知』的這件事情,是自然天生的。」自宗說:「沒道理!因為你提不出任何可以做為能立(理由)的量。」

我想開個玩笑。為什麼我們會遇到種種困難與不幸?相信有造物主的人說:「這是因為造物主要我修忍辱,所以創造這些苦難讓我承受。」這個相信有造物主的人,會非常虔誠地皈依那個親手為他製造苦難的人,而且會忍受這些苦難!但佛教徒就不是這樣了,佛教徒會拚命找出受苦的原因,最後發現原因是業、煩惱、我執後,佛教徒會想辦法把它們徹底消滅掉,一點也不會忍耐呢!

所以我想開的玩笑是:這樣看來,認為有造物主的人,似乎比佛教徒更會忍耐呢!他們對於讓自己受苦的造物主,不但很恭敬、有信心、虔誠地皈依,而且百般容忍;反觀佛教徒,不但非找出那個讓自己受苦的敵人不可,而且絕不留情,要把敵人連根消滅,否則不肯善罷甘休呢!哈哈!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